《中央电大开展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的情况》----国家开放大学40年的故事

来源:徐锦培 闲书斋 / 2022-06-13 14:27 / 查看:3741

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暨国家开放大学建校40周年的时候,回忆一下建校的历史,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就讲一下学校在1988年、1989年开展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一些情况。

对于这件事情,现在年轻同志可能不知道,老同志恐怕也淡忘了。但是,作为学校发展当中的一段事情,回忆一下也还是有益处的。我下边就这个问题,讲一讲有关情况。

1988年年初,中央领导同志提出要放宽政策,使知识分子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改善办学条件,改善生活条件,这是中央的精神。在198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成为这次代表大会的热门话题,赞成的当然很多,反对的、有疑虑的也不少。

当时国家教委领导同志讲,大专院校可以根据条件进行社会服务,以少数人创收,使多数人受益为原则,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教委领导同志这样一讲,就在高校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在我们学校,1988年夏天,校领导班子研究工作时明确提出,要以改革统揽全局,以教学为中心,教材建设为重点,实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机制。

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就逐步地、积极地开展起来了。1988年7月,中央电大牵头,邀请了13家地方电大,在烟台开了一个座谈会。到会的同志对发挥电大系统优势,联合协作进行社会服务,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当年10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电大计算机联网筹建会,为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11月底,在长沙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大教育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工作研讨会,在会上,签订了全国电大计算机联网协议,研究了几个技工贸相结合的实体项目,成立了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协调小组。这是我对1988年日程的简单回顾。

1989年1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财政部、人事部、税务总局的文件,即《关于高等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1],也就是10号文件。国务院10号文件一公布,对大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央电大还是紧跟中央精神的,从刚才讲的一些日程可以看出,中央电大从领导到教职工,还是很积极地响应上级的号召,是认真对待这件事情的。

当时,我们达成了两点很重要的共识或者认识。第一点就是认识到这件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这么讲?社会上当时流传着“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报酬倒挂,知识分子的待遇是低的。那么在高等学校当中情况也是这样,所以就提出来高等学校应该有三个职能,一个是培养人才,一个是科学研究,还有一个就是直接为社会服务。通过直接为社会服务来解决体脑倒挂,解决知识分子待遇低,教师待遇低,学校经费短缺的问题。当然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还是要靠国家的投入,当时国家的经济形势,也不能完全靠国家,也要靠自己动手来解决,这是大家的共识。有这样一个背景,有这样一种紧迫性,所以开展这项工作,大家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是一点。

第二点,要发挥电大优势搞社会服务。电大的同志感觉到,我们和高等学校不一样,那么单把一所电大和一所普通高校相比,我们在人财物方面可能都不如他们。但是,我们电大有整体的优势,我们有整体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系统,我们电大系统的硬件资源和人才资源非常丰富,电大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把这些优势利用起来,发挥起来,扬长避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有了这两点认识,我觉得很重要,一是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二是这个积极性应该怎么发挥,从哪些方面发挥。所以,在这样一个认识的基础上,从领导到教职工,大家就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来。

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拓宽教育服务面,开展多种类型的办学、培训,举办各种为社会服务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这都应该是我们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内容。那么按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我们又提出,应该在有些方面开展有偿服务,或者通俗一点叫创收。学校专门制定了一个有偿服务的分配办法。有了这个办法,就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再比如,我们国家的农村人口多,但经济和技术都很落后。如何把一些技术向农村普及推广,可以大有作为。比如我们就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一些地方电大制作了一些录像节目,比如对虾养殖、淡水养鱼、服装设计制作等等。我们把这些录像片汇集起来,加以展示,在农村中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自己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再比如,我们电大采用的是电化教育,需要使用大量的电教设备,包括录像带、录音带等,这些耗材的使用量很大,每年购置这些设备和材料需要很多经费。所以,我们电大内部的消费市场很大,我们能不能也开发一些电教设备,然后把这些设备用在我们自己的教学上,这样就可以把我们对外采购和维修等方面的花费,转化成我们的一部分创收。所以,我们和地方电大一起创办电教技术研究所,研制这些电教设备,还和人家一起合作生产了电大自己的录像带,叫DD牌录像带。我们生产的这种录像带的播放总时长是105分钟,因为当时一般的录像带都是120分钟,我们当时也都买这120分钟的带子,那我生产105分钟的带子,这不是节省了吗。

当时,投资办科技实体的项目还有:珠海电教技术研究所,黄山培训中心,洛阳钼矿,新材料钕铁硼的研制,还有保健磁疗用品等。

从1988年开始,到我1995年退休,有个离任审计报告,是有据可查的。审计报告显示,从1988年到1995年,中央电大累计投资了274万元,几年累计回报了30多万元。在我1995年离任不久,珠海电教技术研究所撤销,从这个研究所又回收了96万元,还有一辆价值30万元的面包车。另外,我们当时还在一些农场和渔场投了资,回报我们的就是水产和水果这些东西。比如,山东的黄鱼、带鱼,密云的苹果,广西的甜橙,当时大家都吃到了。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了,但在当时,副食品供应并不充裕,大家能吃到这些东西还是比较高兴的,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回报。

回顾那些年,我们电大系统的许多领导和教职工,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科技开发社会服务工作,不怕困难,不辞辛苦,为电大的发展和改善教职工的条件做出了一点贡献。回顾那一段历史,我还是感到比较欣慰。我希望大家不要忘掉那一段历史。

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工作,后来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包括普通高等学校在内,好多开发的项目停办了,或者是与学校分离了,脱钩了等等。这当然有些遗憾,但也是整个形势变化的结果。

我们电大的生命力就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会,一直到现在,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开展各种继续教育,直接为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等教学服务一刻也没有停,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不断发展,不断为国家做出贡献。

 

注释:

[1] 1989年1月15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改革鼓励教育科研卫生单位增加社会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发[1989]10号。

图片

讲述人简历

张庆(1935.9--),男,辽宁锦州人,1955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3月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作,任总务长兼国家教委电教大楼工程指挥长,1988年8月任副校长,1990年2月任常务副校长,1994年7月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


校长信箱
主题:
教学质量反馈邮箱
主题:
技术支持:新疆丝域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丝路全景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