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学子丨汪其德:巴山深处的“领头羊”

来源:国开之声 / 2022-07-21 15:58 / 查看:3588

在他乡打造金窝、银窝,不如回家搭些小羊窝;

把产业办得红红火火,不如让乡亲们家有余粮;

不分昼夜挥汗如雨,不如用知识加持行动力;

不畏山路陡峭,不惧条件艰苦,巴山有个“领头羊”,义无反顾地为家乡寻找致富路,

他就是毕业于国家开放大学四川分部法学(本科)的杰出校友汪其德。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五郎南江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其德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接受现场表彰。

 

扎根乡村,当好“山里牧羊倌”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可路修好了,偏远山区与繁华都市就能无障碍连接了吗?没有那么简单!脚下的路远远不够,合理规划的“发展之路”,才是脱贫致富的“高速路”。

汪其德,就是一个甘愿奉献自己,为家乡搭建“高速路”的人!

汪其德的家乡在秦巴山区腹地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这里层峦叠嶂、土地贫瘠,是典型的边远山区,有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

15年前,汪其德在他乡创业有成后,并未贪恋异地繁华,而是带着乡情回了家。在外打拼的经历给了他开阔的眼界,他敏锐地发现了帮助家乡脱贫的契机——南江黄羊。经过周密的考察,汪其德知道,虽然南江黄羊的营养价值极高,但因缺乏规模养殖,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化发展。

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其中的挑战不言而喻。

汪其德毫不畏惧。回到家乡后,他依托优质的山林牧草资源,投资160万元,修建圈舍1200平方米,创办了五郎千羊养殖场。为了攻克规模养殖难题,他虚心向畜牧技术人员求教,反复琢磨、优化,终于有所突破,当年便取得饲养黄羊900只、出栏450只,年净收入25万元的成绩。

“分享!”这是成功后汪其德的第一反应。他联合众多养羊户,组建了五郎南江黄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专合社”),依托“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专合社第一年就带动周边村子养殖南江黄羊8万余只,帮助120多户农民实现增收!”汪其德自豪地说。

 

 

振兴乡村,当好“致富领头羊”

“产业发展得再好,群众脱不了贫,就不算好!”汪其德开始思考如何让黄羊产业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针对贫困户资金短缺的实际情况,汪其德首创“借羊还羊”扶贫帮困发展模式,使南江全县1.8万户贫困群众受益。“‘借羊还羊’不是简单地为了让贫困户养羊,而是为了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汪其德说。近3年,他无偿向328户贫困户借羊近7000只,户均养殖年收入超过1万元。这种“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帮困模式,使汪其德的专合社很快发展成为南江县集养殖、加工、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

2014年,专合社被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评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如今,专合社常年为500余户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向2200余户养殖户下订单,收购黄羊近8万只。

汪其德终于帮家乡找到了一条发展“高速路”,他本人也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脱贫致富“领头羊”。

 

服务乡村,当好“群众代言人”

专合社的发展步入正轨后,闲不住的汪其德又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

2016年春,他报读了巴中开放大学南江分校,成为一名法学专科学生。2019年,他继续攻读法学本科专业,不断充实自己。开放大学也不负所望,为汪其德完成了充电蓄能。

学有所成后,他不仅为家乡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更多专业支持,还运用在开放大学学习的法学知识,帮助巴中籍农民工维权,累计追讨农民工工资4100余万元。

凡此种种,汪其德将“服务乡村”“为群众代言”做到了实处,丝毫不负自己身为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

“代表就是要当好‘群众的传声筒’,为地方发展建言。”汪其德经常这样说,也不断用行动来证明。业余时间,他常常前往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调研,深入乡村社区、农家院户走访,反思贫困地区发展的短板和需求,向上传递百姓最真实的声音。

“积极履行职责,为群众办事、为党政建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谓“赤子之心”,不过如此。

 

 

从“牧羊倌”到全国人大代表,再到全国劳模,汪其德坚持学习、不懈奋斗,一直在努力当好巴山深处的“领头羊”!

 

 

监制:何   菁

编辑:易   鑫


校长信箱
主题:
教学质量反馈邮箱
主题:
技术支持:新疆丝域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丝路全景VR